“疫”不容辭,彰顯“后浪”擔當
——記市優秀共產黨員、丹徒區人民醫院護士陳雁翎
此前已主動遞交援鄂請戰書的陳雁翎,2月9日凌晨時分接到緊急指令:我市組建的又一支醫療隊,當天出發,奔赴湖北抗疫前線。沒有一絲猶豫,陳雁翎即刻整裝待發。
1993年出生的陳雁翎,是丹徒區人民醫院七病區外科護士,201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她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,恪守南丁格爾誓言,時刻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,在崗位上盡職盡責,曾獲“優秀護士”等榮譽稱號。
此番出征,至3月17日完成任務歸來,陳雁翎共在武漢戰斗了38天。不久前,她被評為市“優秀共產黨員”。
用“最美逆行”踐行黨員擔當
其實,在接到醫院正式通知前,陳雁翎就已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。
抵達武漢后,經過三天緊鑼密鼓的培訓,陳雁翎立刻進入武漢市開發區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開始工作。與日常工作相比,方艙醫院內的護士們除了為患者提供臨床護理,還要負責照顧病人的生活起居、一日三餐和掌握心理狀況。醫護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工作,沒辦法用手機和對講機,每天僅派發一次早飯就需要兩個小時,互相之間對話交流都需要走到身邊大聲說話。陳雁翎說:“我們在里面的狀態很‘原始’,轉頭需要連著身體一起轉。有時候患者說了一些話會讓你感動得想哭,但想哭也要忍著,因為戴著護目鏡不好擦眼睛?!?/p>
在方艙醫院的工作中,陳雁翎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幫助患者進行心理疏導。大部分病人在剛進入方艙醫院時,會出現焦慮、緊張的情緒,這種就醫模式是個新事物,很多患者對它沒有信任感。一位入院的老爺爺精神狀態非常不好,焦慮與擔憂交織,導致血壓升高,卻又拒絕進食。陳雁翎便每天與他進行溝通,還特意學了一些基本的武漢方言與他交流:“爺爺,要多活(喝)水!記得切(吃)飯!”就這樣,陳雁翎“蹩腳”的武漢話把老人逗樂了,也一點點解開了他的心結。
“現在就是一把槍放在你面前,你也一定要扛起來!”這是陳雁翎出征前爸爸對她說的一句話,她一直記在心上。如今回歸正常工作的陳雁翎常常想起那段在武漢的時光,作為一名青年黨員,她為自己在國家和人民有所需要的時候,勇敢而堅定地扛“槍”沖上戰場而自豪。
用青春熱血書寫職業理想
陳雁翎的媽媽是一名藥劑師,當初也是在媽媽的指引下,陳雁翎一心從醫,并選擇了護理專業,成為一名護士。
剛剛進入醫院工作時,年輕護士需要在各個科室輪轉,陳雁翎先是去了ICU?!霸贗CU的那段時間,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這個職業的價值?!标愌泗嵴f,有時他們只是熬夜加一個班,卻能挽救一條生命。每當看見ICU的患者被抬著進來,最后能被家屬攙扶著離開醫院,她總充滿職業自豪。
多年來,外科護士的高強度工作沒有讓陳雁翎工作的熱情與動力有絲毫減退,她始終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面對每一位患者,醫院護理部的每一次考核,她都成績優秀。
陳雁翎說,當年還是學生時代入黨時,她更多感受到的是文字間、形式上的黨員責任;真正走上護士崗位,她才更加深切體會到一名黨員的“義不容辭”之所在。馳援武漢的珍貴經歷,既留給她獨特的人生記憶,更讓她進一步成長起來,“我對黨員的身份、對護士的職業,都有了更多、更深刻的感受。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去工作,踐行自己應盡的責任和使命?!?/p>
推薦楷模
一生惠農興農的大地活雷鋒 —全國時代楷模趙亞夫
姓名:趙亞夫
事跡:趙亞夫,男,漢族,中共黨員,1941年4月出生,江蘇常州人,江蘇省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,鎮江市農科所原所長、黨委書記,黨的十四大代表。他扎根農村,服務農民,與農民一道艱苦探索,開辟了一條通過科技興農、以農富農,建設“農民共同富裕、農業生態高效、農村可持續發展”的新型農村小康社會之路,帶領數十萬老區農民實現了“小康夢”,被譽為“一生惠農興農的大地活雷鋒”。
果樹栽培專家糜林被追授江蘇“時代楷?!睒s譽稱號
姓名:糜林
事跡:糜林,男,漢族,1963年8月生,江蘇鎮江人,中共黨員,生前系鎮江市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室主任,研究員。2020年2月18日因病逝世。他33年如一日扎根“三農”一線,育成草莓品種3個,創新應時鮮果技術30余項,并把科技成果推廣到5個省、17個縣,累計培訓農民16萬多人次,為農民增收10億多元。2020年9月,入選中國文明網2-7月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鎮江援疆干部王華被追授“江蘇時代楷?!?/p>
姓名:王華
事跡:王華1975年出生于江蘇鎮江丹陽市的一個農民家庭,曾在丹陽市公安局刑警大隊、丹陽市委組織部等部門歷練多年,并于2012年2月被提拔為句容市副市長。